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取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当铆足“做题”精神,全面“审题”、精准“破题”、细致“答题”,从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
“审题”当全面,看过“前庭”不忘“后院”,避免“漏题”。窝在办公室里一团麻,走出去全是好办法。坐着板凳对着电脑看得到台账资料却发现不了矛盾问题,能了解指标数据却不懂背后要义。下到基层只看“前院”“盆景”察不到事实全貌,更摸不清真问题与实需求。避免“漏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调研当成“参观”和“看秀”,搞“作秀式”调研。一要在“实”上出真力,听实话求实情重实效,采取“四不两直”调研方式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走进社区小巷和群众家中,结合“观、问、听、记”等形式以第一视角获取第一手资料。二要在“活”上谋实招,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民情信息,既要聚焦突出问题、紧盯重点环节,带着问题导向目的明确地调研,也要能够及时根据调研过程中的新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发现隐形问题、深层问题,不断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破题”当精准,透过“面子”深挖“里子”,避免“偏题”。一份好的调研报告,材料支撑是基本,问题分析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只想着材料堆积、文字堆砌、数字罗列,浪费的是人力物力,可惜的是资料数据,更容易摸不清问题脉络,看不出主要问题而影响下一步“对症下药”。要善找切入点,善做深分析,避免研则敷衍。通过聚焦研究视角,瞄准研究问题,结合新时代新情况、社会热点难点、人民最关心的大小事等,明确指向,有所针对。还要善用研究方法,学会“解剖麻雀”,在“深实细准效”上下功夫,掌握不同方法的功能特点与适用情境,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差异,恰当选取方法,或分析类比、或归纳统计,或定性定量相结合以达到丝丝入扣、层层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答题”当细致,杜绝“作秀”着重“实效”,避免“错题”。“调”起得高,“尾”更要收得好。不能把调研过程走完,其他事宜就不了了之,导致既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又消耗了群众信任。调查研究的“出口”是抓好一手数据、找好关键问题之后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好思路、好办法,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惠及群众的实效。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出点子,切忌洋洋洒洒提建议,不痛不痒无效果,要把问题解决与否和人民满意不满意当做检验调研成效的标准。应对照问题、依据对策,紧抓落地实施,强化“清单”意识,梳理问题清单、落实责任清单,明确任务清单,一旦瞄准工作目标,便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于简单易解的问题可率先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硬骨头”,以“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攻坚克难精神品格跨过“火焰山”,挑起“千斤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