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镇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是毛泽东的儿女亲家、革命烈士刘谦初的故乡,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烛竹马”的起源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田庄镇循着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以高质量党建为画笔,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绘就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擦亮红色“底色”,绘就“百年血沃初心路”的壮美画卷。田庄镇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深挖红色资源“富矿”,集中力量开发刘谦初烈士故居,建成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田园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创新“红色培训+情景体验”“红色研学+农耕休闲体验”旅游新业态,开发2条乡村振兴研学路线:北线为铁投风力发电(绿色能源)、新河水库(水资源利用开发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官庄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热带水果采摘园(观光农业)、廉家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南线涵盖光大环保(生态经济)、领军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绿色经济与碳中和)、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与新材料)、华美城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刘谦初纪念馆(红色教育)、镇乡村振兴实验学校,集中展现田庄镇红色文化、绿色产业、智慧农业的发展特色,实现红色引领的富民效应。同时,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刘谦初生平事迹开发《刘谦初狱中绝笔信》《党的忠实儿子》系列沉浸式特色课程,发挥红色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和集聚放大效应。
壮大产业“特色”,绘就“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富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田庄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将党支部、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农户纳入联合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由农户的“独角戏”变身多方参与的“大合唱”,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走进田庄廉家村,2000多亩的花生长势喜人,肥沃的土地下,藏着颗粒饱满的致富“金果果”——七彩花生。这种花生果仁有着淡红、紫黑、白等多种颜色,身披彩衣,故得名七彩花生,其富含花青素,卖价是普通花生的十倍。田庄镇廉家村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挖掘七彩花生特色资源禀赋,成立粮油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一条龙服务,为花生种植户每亩多增收一千元。同时,培育花生新品种40多个,其中农业农村部登记花生品种4个,省级登记品种1个,为田庄镇向外界递出了一张金色名片。把党支部建立在生产线上,让村民广泛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肥了花生,富了农民。
厚植文化“本色”,绘就“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画卷。乡村要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智慧源泉和内在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当夜幕降临,走进田庄镇孟家村,华灯初上、鸣金击鼓、双腰夹马、一步一景、一曲一舞,好不热闹。近年来,田庄镇积极探索党支部搭台引路、党员带头传承保护、群众共同参与的非遗文化烛竹马传承“新路径”。创新双向培养机制,将年轻而优秀的传承人纳入党员发展视野,输送有意愿的年轻党员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把党员培育成传承非遗文化的主心骨。创建“1+1+1”联系制度,即一名党员联系一名非遗传承人带动一名有意向的小学生,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健全非遗人才成长链,激活非遗传承动力源。依托乡村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红色阵地,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系列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领学,学生、庙会游客一起破竹篾、扎骨架、糊布、彩画、上漆......参与烛竹马的制作,唤醒人民群众对于本地传统文化的记忆和情感,提振保护非遗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沉淀出乡村振兴最强底蕴。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