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24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丰富内涵,抓好办成普惠乡村的民生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用真情投身乡村,用真意浇灌沃土,用真心助力振兴。
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建设视野,用真情擘画乡村的“肢体骨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乡村建设作为群众向往美好生活最直接、最普惠的意志体现,只有“提前谋划,构建骨架,顺应时代”,才能符合现代化要求,发展乡村,改变乡村。要完善乡村设施建设,以“顾后瞻前,计深虑远,把脉问诊”要求,突出需求导向,做到量体裁衣,发挥因势利导,运用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等手段,补齐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地道道”感受得到的基础设施,集中整合乡村资源,抓好用好一切资源,完善老百姓“真真切切,原原本本”享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保护修复屏障,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宗旨,持续加强农村化肥、兽药抗菌等检测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共筑乡村欧水相依的生命家园。
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实干创造,用真意填涂乡村的“血肉皮囊”。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振兴,而是乡村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等血肉农村内部单元有机融合的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只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奋斗不辍”,才能巩固现代化水平,丰富乡村,厚植乡村。要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更新”为原则,大力打造新型产业,整合村居优势,打通农产品生产、初加工、精深等上下游全链条协同发展,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依托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创收增效。要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立足全域资源禀赋,合理产业空间布局,依托当地森林、河流、山川等自然资源,有效打造“康养宜居,休闲娱乐”的特色民宿集聚区,争创“百家共聚,千户共融”的文旅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融合体系。
以“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治理法门,用真心激活乡村的“神经动脉”。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串联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主动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只有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改善内生动力,才能有效焕发乡村活力。要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武装村干队伍“时不我待,不负人民”的思想头脑,优化村级评议规范事项,严格落实“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整治不良歪风邪气,净化村级组织政治生态,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村居自治环境。要弘扬发展乡村文化,以党建统领为总抓手,融合乡村文化,深入开展党性教育、传统文化、乡风家俗等宣传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党员、乡贤、本土人才等活水力量组建智囊团,持续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的乡村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彰显村居凝聚力量。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