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遵循。党员干部在贯彻执行《条例》的过程中,务必抓实党史宣讲这一重要环节,在形式上少些人云亦云、方法上少些不知所云、在内容上少些云山雾罩,不断深化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让党史学习教育“气场”更足。
在形式上少些“人云亦云”式的照本宣科,多些“聚人气”的临场互动。《条例》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为此,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在进行党史宣讲时,务必认真备课,如果不管现场坐的是些什么人,都按照宣讲稿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式一字一句照着念,听众就会感觉不“过瘾”、不“解渴”,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每个地方、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如果党史宣讲成了简单地念材料,完全忽视下面坐着听众的具体情况,效果大打折扣是必然的。因此,在党史宣讲中要因人而异,根据听众特点,有针对性地备好课,举例子时要联系听众的实际,从听众身边人身边事的鲜活事例分析和启迪,只有通过有温度、聚人气的“临场互动”,才能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性,让听众听得入迷,能够共鸣,触动深刻。
在方法上少些“不知所云”式的高深道理,多些“接地气”的方言俚语。《条例》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党史宣讲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是否能做到精准施策。如果不顾听众感受,尽讲一些高高在上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自以为讲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而听众却理解消化不了,感觉不知所云,效果自然难以保证。事实证明,只有充分掌握听众的文化程度、工作环境等特点,尽量把高深的道理浅显化,用接地气的方言俚语拉近距离,用真情实感的表述打动听众,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宣讲效果。要尽量将宣讲内容的精神实质吃透,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想清楚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搞明白听众想听什么、厌烦什么,让党史宣讲更能打动人,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变成听众的“精神盛宴”。
在内容上少些“云山雾罩”式的虚无缥缈,多些“冒热气”的真事实例。《条例》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史宣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务必尊重事实、察古知今,以小见大、联系实际,让党员在思想深处引起共鸣,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果宣讲过程中云山雾罩、“满嘴跑火车”,只图热闹,甚至使用一些非正规渠道得来的“野史”或“小道消息”,这样势必让听众感觉宣讲内容虚无缥缈,甚至会误入歧途。为此,党员干部进行宣讲时,务必把准正确导向,把精神实质讲出来,把历史意义讲出来,把时代价值讲出来;要带着感情讲,把一腔热情讲出来,把初心使命讲出来;要联系实际讲,紧贴工作实际,善用小故事、小观点、小例子等“冒热气”的真事实例,把哲理讲生动、把真理讲精彩,从而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