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青海省都兰县坚持党建引领明初心、定方向、固核心,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红色动力”。
完善组织之“形”,筑牢乡村振兴“主堡垒”。都兰县坚持以上率下,建立县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靠前指挥、各党委(党组)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28名县处级领导、79名乡镇党委班子全覆盖包联106个行政村。优化《都兰县“五化四强”引领乡村振兴农牧区“温暖都兰”党建品牌》,绘制囊括45个示范点的“温暖都兰”党建品牌地图。实施党建品牌“导师帮带”机制,择优选取15个村(社区)、学校、县直机关党建品牌与20个党组织结成“师徒”共建党建品牌,先后对6个领域20个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进行实地观摩,以高质量党建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主动认领省级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3条问题,把握监督督导、严查严惩、追责问责、协同合力4项职责,推动问题整改走深走实、“立竿见影”。结合以评促建、“找问题、补短板、促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履职情况届中分析等活动,6名县级领导“挂帅”全面整顿提升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有效补齐农牧区基层党建短板弱项,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堡垒。
倾注人才之“力”,激活乡村振兴“主动力”。按照“223”储备机制,重点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培养753名后备干部,健全村级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持续推进“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先后动员6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参加大专班学习。依托都兰现代产业园区、“科技特派工作站”载体,常态化开展“柔性引才”,累计聘请100余名省内外专家“出谋献策”,助力农牧民增收达290余万元;依托“四名”人才工作室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推广、基层卫生院“巡回义诊”、教育课题研究,先后帮助300余户农牧民群众解决困难。持续发挥驻村干部“领头雁”作用,“搭线配对”完成45个帮扶村135名驻村干部轮换调整。同时,探索“小班制”“菜单式”教学、“模块化”培训,开展“红帆领航·基层党务课”活动,创新推行“青海省优秀驻村干部”经验分享会、“你来讲、我来评”主题党日及“四交四清”等“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亮单晒绩见真章 以考赋能促振兴”应知应会知识测试,不断提升干部“助村”能力。以“昆仑铁骑”、陈毅在都兰红色教育基地等线下组织生活共享阵地为依托,灵活运用“双语”宣讲队、有声海报、贤孝曲艺等特色宣讲手段,以“党支部书记轮训工程”“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农牧民党员冬春训”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朱治国、包太燕、郭正朴等身边榜样先进事迹,不断凝聚起崇尚榜样、争当先锋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夯实产业之“基”,守好乡村振兴“主战场”。都兰县按照“壮大、培优、育强”阶梯式发展思路,分类划定10万、50万及100万收益目标,全力推动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和产业“空壳村”清零行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推行“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旗插在重点项目上”专项攻坚行动,在重点产业成立党支部2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0支,实现“组织链”串起“产业链”带动“经济链”。突出枸杞、藜麦、青稞、牦牛、藏羊等优势产业发展,探索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杭白菊、玉米青贮草种植,建设青稞藜麦清选厂、枸杞晾晒烘干厂及糌粑馍馍加工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依托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申报察苏镇东山根中村良种繁育、香日德镇香乐村农机服务队、巴隆乡哈图村藏系羊养殖等7个示范项目。充分发挥109国道交通辐射带动作用及热水古墓、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及火山岩柱状节理群等旅游资源优势,借鉴上滩东村“党支部 公司(合作社) 商户(农户)”经营模式,全力打造察苏镇上滩东村“嘉乐园”、巴隆乡109国道物流经济服务区等5个乡镇17个村,集餐饮、停车住宿、车辆维修、民族特色工艺品推广、红色驿站服务于一体的“一点多能”109国道经济带。打造热水乡“博爱山庄”、香日德镇上柴开生态文化旅游园等充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之路。
把牢治理之“魂”,建强乡村振兴“主阵地”。都兰县牢牢抓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主线,巩固拓展城镇管理“街长制”、乡村治理“积分制”、流动人口管理“候鸟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等创新举措,构建478个“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红色网格。构建集约广泛、服务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创评“平安先锋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建立健全一次性告知、措施开放等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双报到”与“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相结合起来,各驻县单位党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政策法规宣讲、环境卫生清洁等活动,解决实际困难300余件,实现民需与服务的“双向奔赴”、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战略动能。推行以“村民自治”为重点的“积分制”管理模式,以群众日常行为作为积分评价标准,给予相应精神、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形成诚实守信、邻里和谐、遵规守纪、支持拥护基层组织管理的良好风尚,助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