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已过,漫步在上海崇明区新安村的田间小道,我从未有过这般无比踏实的感觉。为何如此踏实?从迈出“机关门”进入“百姓家”,我又做了些什么?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选调生,“在田野”的半个月里,我又是怎么走近这群最可爱的人?且听我娓娓道来。
靠一口乡音,连民心,做“靠得紧”的人民“靠山”。到村半月,我利用午休的一小时,骑着自行车,漫游在新安村的田间小路上,骑着骑着就走进了百姓的家门。可是,进门容易出门难啊,听着“助行器老化松动”揪心,看着“羊肉销售困难”痛心,念着“记性不好退化”忧心。一口乡音半个“亲”,千言万语连接了我和村民的心。第一次写我的名字,用的是石子,写在了地上;第一次留下人生就是搏尊龙的联系方式,写在了药盒上,却记在了一个鲐背老人的心里;第一次......我用熟悉的乡音,好命的谐音,让我的名字在他们耳边余音缭绕。我时常偷偷庆幸,多亏我选择了家乡,原来是家乡偷偷地接纳了我,让我重返田间地头,去补上最重要的一课。
靠一手专业,解民忧,做“靠得住”的人民“靠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对于我的专业,我曾听有位学姐打趣道,“所谓社会工作实务是一群无力的人在服务一群无助的人”。专业优势体现在哪里?到了村里,我终于有了更坚定的“回答”。这些“回答”藏在点点滴滴的为民服务中,为高龄独居老人送上一份份节日慰问,为参访党员群体介绍村史村情,为健身场地做一次“大扫除”......犹记得第一次到结对老人施阿婆家里,我在里面干活,门外传来一句“老远就看到这个小伙子到你屋里,是你们家亲眷么?”施阿婆回答道:“不是,比亲眷还亲呐!”那一刻,我心里甜滋滋的。到最需要的人那里,做她们想做的事情,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求的“专业价值”?这不正是我研导对我的临别寄语“于缝隙处,发现社会”?
靠一腔热情,暖民心,做“靠得牢”的人民“靠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年轻干部,“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一腔热情一程路,每走一寸,肩重一分。正是这“一腔热情”,让我看到学问冒“热气”,老人可能不懂“滑动摩擦力”,但她知道,换个蛇皮袋垫在重物上更容易拉;正是这“一腔热情”,让我几年经历更接“地气”,我的到来让村里更多老人用好手机、锻炼手脑协同、知道认知障碍。
回望这半月的时光,一腔热情也曾遇到“大寒”,没办成的腊八粥会、没砍成的枝丫......困顿时,我的耳畔时常传来其他选调生同事的“别这么着急”;迷茫时,我时常反问自己,开局为什么就选择“冲刺”?因为两年“倒计时”已经开始,因为我的承诺是“想在前列,干到实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未来两年,我要学懂弄通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想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继续当好三靠干部,争做人民“靠山”,把青春挥洒在乡村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