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在回顾自己新闻生涯时曾经提出,当好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当下,全党上下大兴调研之风,作为我们党的传家之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检验理论学习、探索经验规律的内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不断练就“脑能想、腿能走、耳能听、手能写”的基本功,为做深谋实调查研究夯基垒石。
在“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里练就“脑能想”的基本功,于“深思深悟”中根植为民“实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调查研究“这个事”,前提即是要修炼好“脑筋能想”这把“利器”。“脑筋能想”,并非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个个“才高八斗”、人人“学富五车”,而是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铸魂增智,厚植“为民情怀”,在深研细读“基层民生”这本书的基础之上将“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对基层的难点痛点“将心比心”、对民众的堵点淤点感同身受,继而才能让我们的调查研究切实践行“为民分忧”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里练就“腿能走”的基本功,于“真调实察”中探访基层“实情”。躬行方能知民意,足践才能察村情,对于基层的真实认知和民众的真实想法,是唯有亲自到田间地头上走一趟才能实现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代表名作《乡土中国》,正是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通过多年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也应该学习学者的这种精神,把基层的调查研究当做一门学问来做。通过行千山万水、走千村万寨、入千家万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田野调查,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共话家常,在掌握第一手资料中发现时代问题,从源头上为我们的“检视整改”提供更为扎实的参考资料。
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里练就“耳能听”的基本功,于“去伪存真”中辨察多方“实话”。“耳能听”理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要听见基层的声音,这声音,既包含基层干部的,也包含基层工作人员的,还包含基层民众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在草野”的“知政失者”,因而“掩耳式调研”要不得。其二是要善察基层的声音。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也不乏有一些是为了应对上级的调查行动而进行的“掩人耳目”,而调查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听真话、察真情,了解基层真实情况,这时候听声辨位、去伪存真,在“听见声音”的过程中“甄别本质”则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偏听偏信要不得。
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里练就“手能写”的基本功,于“实事求是”中问寻良策“实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而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调研报告往往充当着向上提供根本遵循的角色,因此一篇好的调研报告重点应在于能真实反映基层情况、能犀利指出基层问题,能为解决问题的相关部门领导提供客观的指导路径、问询方向、可能对策,而非一味地追求文本的对仗、形式的美观,甚至是照搬照抄之前的报告,改改数据、改改标题,一改了之,表面上看“节省了力气”,实则“失去了核心”,真正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应该是一针见血“不卖关子”的,简洁易懂“不绕弯子”的,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尽力还原调研全貌,让调研报告有的放矢、击中靶心,为问询良策、研出实招提供借鉴路径。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