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题为《扑下身子“迎考” 沉到一线“解题”——解码“浦江经验”》的报道,深情回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基层接访群众形成的“浦江经验”,深刻阐述了“浦江经验”的主要内容、丰富内涵和有益启示,强调了“浦江经验”对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重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的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而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送来的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反映的是基层治理实际问题,这项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乎群众心中的干部形象。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沟通桥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在基层治理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让这场持续二十年的“鱼水之情”更加浓郁。
脚步“沉下去”,让“面对面”变成“心连心”。“领导多下去,群众就少上来”。2003年8月,习近平同志决定到浦江接访群众。考虑当地信访形势严峻复杂,有人建议另选其他县。习近平同志却明确说:“哪里矛盾问题多,领导干部就应该去哪里,到浦江下访不变了。”同年9月,在浦江中学临时划分出的14个接待室里,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省三级主要领导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了91个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这些成效,根本原因在于工作理念的转变——真心将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让理想信念回归“人民至上”、让身份定位回归“人民公仆”、让工作重点回归“人民期盼”,既要做到“身入”基层,更要做到“心入”基层,把议事论事、解决问题、化解纠纷的“办公桌”搬到群众的“家门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切实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
办法“拿上来”,让“马上办”代替“等会看”。习近平同志在浦江下访后说:“领导干部下访关键是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果下访一趟,实际问题什么都没解决,只是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浦江接访期间,习近平同志当场拍板解决了20省道浦江段拓宽改造难题,道路建成后收到代表沿线20多万村民的感谢信。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干部把群众放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记心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增强斗争意识,主动担难、担责,敢于去钻矛盾窝、啃硬骨头、接烫山芋,不断在实战训练中提高专业能力,在回顾分析、总结经验中把握客观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时刻保持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不容懈怠的紧迫,用短时间、高效率抓好信访工作,让群众少些“窝心”,多些开心,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成果“固起来”,让“体系化”规范“标准化”。“一级带着一级抓下去,一年接着一年干下去”,“浦江经验”之所以能够20年如一日在浙江深化推行,关键在于其实行制度化,由此推动了信访工作的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浙江的先进经验,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干劲,对问题要有一“挖”到底的态度,凡事都要寻根探底、追本溯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主动挑重担子的带头人,不断强化“防未病”的意识,决不能仅满足于解决“眼前之困”,更要花大力气探索建立起“长久立”的制度规范,做到解决一个、带动一批、治理一片。与时俱进是“浦江经验”始终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当今,网络化已然成为时代特征之一,党员干部要转变思维模式、优化工作方法,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进一步提高精准处理能力,推动实现群众办事的“最多跑一次”、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多跑一地”。
共产党员网 人生就是搏尊龙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