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题目写道:“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对时间的掌控更好,但有的人又变成了时间的奴仆。”选调生到村任职期限一般为两年,如何充分利用这两年时间,不浑浑噩噩成为时间的奴仆,这是每一位到村任职选调生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我们选调生应掐准到村任职“时间表”,算好时间“成本账”,提升时间“总收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基层“自找苦吃”中练就一身“真本领”。
虚心竹有低头叶,谦虚请教,降低“试错成本”。广大选调生刚出“象牙塔”,初入“百姓家”,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了解甚少,无疑会在犯错试错上耗费很多时间,唯有多多弯腰请教,问计于民,才能让工作“接地气”“推得动”,在降低“试错成本”中获得时间“超额收益”。习近平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时,总是虚心请教他人,“我是来学习的,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教。”这样一句诚恳的话便是他向群众取经的“独门秘方”。“入山问樵、入水问渔”,选调生要甘愿扑下身子当好“小学生”,在街头巷尾、田坎井边、房前屋后用真诚的话语同群众“交心”,以真诚之“钥”打开群众“话匣子”,才能从“传经授宝”中不断积累经验,一步步跨过驻村之路上的“大坑”“陷阱”,从而在成长“快车道”上稳步向前。
绝知此事要躬行,起而行之,做好“效益转化”。1985年冬天,习近平在给张宏樑同学的信中写道:“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选调生初来乍到,经验匮乏,“笃行实践”便是将十余载“知识学历”挤水烘干为“工作阅历”的“干燥间”。“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广大选调生要力行笃学,把知识用在实践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打牢实践根基,踏踏实实做好国情调研、为村代言、发展产业等工作,让过去十余载的寒窗苦读在驻村的两年间完成“效益转化”和“分解吸收”,在基层纠纷调解、信访维稳、政策宣传一线快速成长为业务精通的“多面手”、纾困解难的“知心人”,执理论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农村这本“无字之书”中写下自己的批注。
衣带渐宽终不悔,耐住寂寞,持稳“长线投资”。驻村犹如一场修行,耐住寂寞,以时间“长线投资”,也是广大选调生的“理财必修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干该干的活、吃该吃的苦,亲力亲为帮助民办实事,成为了乡亲们口中的“吃苦耐劳好后生”。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广大选调生应当化“忍耐”为“进取”,在“蛙声一片”中凝心静气、厚积薄发,在“冷板凳”上稳住心神、干出劲头,以饱满的激情、豪情和深情对待基层、对待工作,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力量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齐心协力耕耘基层、服务群众,终会在这场“长线投资”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