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沿着蜿蜒的村道路,走进素有“枳壳之乡”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青峪镇青龙石村产业园,近1000亩的枳壳树花开正旺、绿意盎然,老百姓们正忙着为其除草、施肥,一派繁忙。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江县各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产业兴则乡村兴这一理念,全面盘活集体“三资”,不断提升使用效能,深挖增收潜力,用市场理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大提高了地方产业的吸引力。
通江县青峪镇青龙石村幅员1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50多米,阳光充足、温暖湿润,非常适宜枳壳生长。为传承好“青峪枳壳”这一传统产业,青龙石村两委将此作为集体经济的重点产业,既注重传承抓规划,更着眼长远树品牌。
眼前,这位老人叫冯国珍,今年58岁,是村里的枳壳种植大户。当问起家里的收入时,冯国珍老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种了20多亩,盛产后,光枳壳收入就有五万多,另外还可以套作大豆玉米。”他满脸欣喜地给我们介绍道,枳壳种植不仅成本比较低、技术也容易掌握。
栽上摇钱树,结出致富果。在青龙石村像冯国珍这样靠着枳壳增加收入的村民不在少数,如今,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山涧沟壑、荒山荒坡,青龙石村大量栽植枳壳,已形成1000亩枳壳环线产业园。
“种植枳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实行‘村集体+农户+企业’的订单模式,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回收,农户统一管护、企业统一外销。全部投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可达110多万元。”通江县青峪镇青龙石村党支部书记说。
“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在厂里挣2000多元,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青龙石村村民刘明勤满脸微笑地介绍道,他是村里的脱贫户,现在在养殖场负责梅花鸡的日常管理,优良的生态环境、纯谷物喂养,使鸡肉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基本是供不应求,已经与成都、重庆的几个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
青龙石村将枳壳作为村集体优势产业的同时,还通过养殖山地梅花鸡、新建集镇停车场、承包村级基础建设等多种方式,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逐步形成了多元驱动、长短结合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