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尽春色,山川如图画。走进四川通江县涪阳镇的食用菌产业园,村民们三五扎堆,或凿孔、或点菌、或码棒。忙忙碌碌中享受着满园春色,期待下一季的丰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江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整合村集体的有效资产,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走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科技遇古法 “碰”出市场新活力
位于小通江河流域的涪阳镇中码头村,海拔12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86%,气候温润适度,青冈林资源丰富,是通江银耳的主产区之一。来到中码头村村委会,村支部书记张永乾介绍,村里已与农业科技公司携手,安装了智慧农业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了对食用菌产业园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育种、砍棒、截断、搬运、架晒、打孔、接种、发菌、建堂、采收,这些全程都有实时记录,消费者扫码就可以溯源”,张永乾说,通过“一品一码”“一物一码”实现全程品控。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驻中码头村第一书记向波介绍,中码头村以建设中国银耳有机第一村为目标,以“党建引领 智慧农业”为抓手,探索构建四方共建(即:村集体经济组织 帮扶单位 分销企业 “云”平台)新模式,形成了发展共策、项目共商、难题共克、成果共享的新合力。
截至目前,该村现已建成40余亩的食用菌产业园2个,烘干房1个。今年已种植袋栽香菇6万袋,椴木银耳2万余袋,椴木木耳2000袋,椴木香菇1000袋。企业助力规模化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肉兔养殖,三分靠管理,七分靠技术。”下江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美德介绍,以前,为破解肉兔养殖技术问题,村两委采取“村集体 企业 农户”的模式,引进企业通过技术入股,构建了“统一种兔、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回收”的“五统一”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了村企联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兔场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出栏商品肉兔40多万只,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