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春分好时节,草木蔓发,耕作繁忙。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越过严冬,积蓄了满满生机的麦苗们,此刻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期,有没有及时遏制虫害,充分补充养分,决定了麦田最终的收成。来到基层工作的年轻新人们,也和初春已返青的麦苗一般,有能力、有朝气,有在校园多年积累的养分,但也会因初遇新形势、新任务而困顿迷茫,在“起身”的关键期,以莫负今朝的紧迫感灌溉除虫,更能把握春光,在未来实现丰收的圆满。
除徘徊之虫,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起身”。
把经历变为动力。从在校园中斩获诸多成绩的天之骄子,摇身变为对基层工作体系、业务技能尚显手足无措的青年干部,这种突如其来的落差感,自然会使人陷入迷茫,在这种境遇之下,怀念丰富多彩、恣意青春的校园生活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怀念不等于沉湎,怀念会为前行提供复盘的动力,而沉湎的结果是荒废时间、耽误工作,尤其是沉湎到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那便更是多此一举。基层的广阔天地,正是给予青年干部放开手脚的“练兵场”,胆子大一点、步子开一点,与其满足于课堂“舒适圈”,不如在工作实践中磨炼“真本事”;与其因经历“作茧自缚”,不如打破内心桎梏,以“归零”的心态实现“蝶变”。
把学历化为能力。既已身在起跑线,那就摆好姿态,鼓足干劲,把求学时的看家本领使用出来,把青年的蓬勃朝气展现出来,让学历成为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沉甸甸的底气。作为群众的“服务员”,要相信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认可,抛下畏手畏脚的“学生气”,有勇气接烫手山芋,有魄力独自迎难而上,让求学时的一纸研究报告真正成为为百姓增添幸福底色的美好现实。
增实干之雨,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魄力“起身”。
做人要实。选择投身基层,必定多是怀着勠力报国的赤子之心,愿以微薄之力照亮一方天地的热血青年。然而基层的工作是琐碎而具体的,时而要逐字逐句为居民拆解分析政策,时而要深入楼宇清整垃圾扫除尘土,“讲解员”“清洁工”是工作常态,“救火员”“设计师”则是“限定”状态。当想象中的“书生意气”撞上现实里的家长里短,部分年轻人短时间内尚未领悟“积土成山”的道理,不理解打好群众关系的方式方法,认为做这些是大材小用,反倒平白被一身傲气约束了手脚。若想不做基层工作的“局外人”,就要以“芝麻再小也是肉”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事务,用“泥土香”替换“书生气”,群众才能信得过,大事才能靠得住。
知识要实。校园中多年扑身所做的学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纲领性,“合成反应原理”“声韵拼合规律”等等知识似乎与当下的重心工作并无太大关联。不过如《道德经》所言:“以不变应万变,敌变我不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就是上手工作事务的过程,求学时的“定课题”“开组会”与工作时的找问题、做报告也不谋而合。更不用说,看似囿于高阁的高深学问,在经过与现实情况相融合的“精加工”后,也能焕发带有泥土气息的新活力,在燃气安全整治、招商引资推动等“小切口”工作中也可以凭借专业功夫做出“大文章”。
目标要实。经过奖学金、专项竞赛、定期考试等等短效激励的饱和式轰炸,已经习惯了“看得见”的奋斗成果,进入工作状态后,“学生思维”短时间仍无法彻底摒弃。然而基层工作绝非万里一息,面对长期的工作任务、琐碎的日常事务,产生进步上的滞涩感是十分正常的,养成分解目标、制定短期计划的习惯,在任务完成上脚踏实地,在目标实现上不急于求成,丝缕奋斗也可撒落旷野,成为燎原之星火。
施奋进之肥,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毅力“起身”。
以集体的视野奋进。把视野扩展到社会和未来,而不聚焦于个人和当下,就会明白找到称心的工作不意味着可以“躺平”,一时的个人得失也不代表着能够“摆烂”。不同个体的奋斗相互凝聚,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借力好风”,这就是追求卓越的意义。以群众的需要为自己的奋进方向,以百姓的评价为自己的奋进“指标”,可以让“有所为”的信念造炬成阳。
以谦虚的姿态奋进。在前行之路上,既有共同拼搏的好友同事相互督促,又有经验累累的领导前辈指引方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相交会给予团结的力量;在学习内容上,既有带着烟火气的基层工作法,又有高屋建瓴的大局工作思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谨慎学风会赋予全面的工作能力。以谦虚的姿态汲取养分,在持之以恒的学习路上打磨抛光,终会以“未出土时先有节”的青竹速度,实现“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四方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