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爱莲说》以莲为媒,将君子品性尽述于世。后人感叹作者情怀的同时,也被借物言志的手法所折服。其实“借物”不仅可“言志”,更能“利业”。譬如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可借“链”之象而作《爱“链”说》,方便解构、明确环节,有助于推进此次盛会精神飞入九州、遍地开花。
《爱“链”说》的写作前提在聚焦“强链”。强化本体才能为事业推进创造条件。对于宣传二十大精神而言,我们首先要做到对相关内容的全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宣传者需学在先、走在前,第一时间掌握相关知识。只有自身对相关知识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才能为后期宣传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学习本领,既开展主动的自学,又进行系统的集中学习。两者合理搭配、互为补充,用最短的时间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当然也不能只求质量,忽略速度。要在两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并以此保证初始阶段的宣传成效。
《爱“链”说》的写作路径在持续“延链”。要用运动的眼光看待问题、推进事业。眼下的宣传对象,很有可能成为以后的宣传主体。我们要理解其中含义,不断延长“宣传链”。以扩充宣传队伍为路径,以矛盾特殊性原理为准则,协同推进全社会对二十大精神的透彻学习。首先要避免“一刀切”,必须聚焦各阶层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宣传工作。面向普通群众要重“接地气”,面向知识分子要有“书卷气”……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不同人群对会议精神深刻领悟,又是通过人性化宣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同时也能促进不同群体自觉加入宣传二十大精神的“链条”中来。
《爱“链”说》的写作技巧在有效“补链”。时代进步催促我们对原有工作不断进行补充、优化,使其适应发展需要。对于宣传二十大精神而言,随时代改变的就是宣传形式。传统形式经过长期实践,已形成体系。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也需结合时代特征,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宣传形式。一些基层党组织有工作惯性,对于新想法、新形式接受能力较弱。必须补齐这方面的短板,唯有实现守正创新,才能提升工作水平。我们要敢于善于运用新的宣传手段,适当加入网络媒体元素,在微党课、互动式党课、点餐式党课等形式上做文章,就能实现形式和思维范畴的有效补充。
《爱“链”说》的写作意义在着力“增链”。党的事业源于理论,归于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伟大复兴要有理论精神的“宣传链”,更要有能量巨大的“实践链”。对于二十大精神而言,“增链”就是以“宣传链”为基础持续增加“实践链”。当前,民族复兴正处于关键期。越是到了重要阶段,越需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思考行动统一。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引导学习内容持续服务本地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结果导向。力促理论在具体工作中开花结果,而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才是最好的宣传。我们也能以此为根本,增加“实践链”、干出新业绩、助力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