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十三载峥嵘岁月,红星照耀中国,孕育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党员干部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传“延安精神”忆“峥嵘岁月”踏“开拓之路”,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忆“滚滚延河水、宝塔照光芒”的峥嵘岁月,感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仰之路。回望峥嵘岁月,延安犹如中国革命大地的一簇“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政治方向,在滚滚的延河水边、巍峨的宝塔山下“闪烁光芒”,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和国外友人“到延安去”,为陕甘宁边区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和磅礴力量。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在延安采访记录,第一次向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让世界知道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将领。忆古为知今,继往而开来,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再忆“延安精神”,踏“开拓之路”赴“赶考征程”,在新的征程上更要用心领悟延安精神的政治内涵,用历史与现实贯通的思维奋进当下和未来,更加坚决做“两个维护”的践行者,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要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俯身为民,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以昂扬姿态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忆“小米加步枪、开荒南泥湾”的艰苦岁月,感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进之路。延安时期,面对内外封锁和严峻的现实,我党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开荒种粮,穿着粗衣吃着小米,八路军359旅开赴南泥湾屯田,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粮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党员干部要从延安路上再悟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永葆奋斗精神,积蓄奋斗力量,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要在乡村振兴前线、疫情防控火线、社会治理一线担当作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艰难环境中干事创业,奋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党的辉煌业绩。
忆“窑洞里定乾坤、为民打天下”的激昂岁月,感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征程之路。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延安,延安精神是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光芒汇聚。在抗日战争面临速胜论和灭亡论、全国战略性迷茫之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连续八个晚上熬夜创作的《论持久战》,犹如黑夜里的一抹红光,在国共两党、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致共识,为全民族扫清了错觉、扫除了迷茫,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正如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的颂扬,共产党人就是为贫苦大众和人民打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正是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时写入党章的。毛泽东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让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的优良传统深入党心、军心、民心,为向全国进发奠定了群众基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带着感情全心为民服务,秉持我将无我的责任担当,在不忘初心中勇担使命,才能让延安精神得以传承延续,以此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