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安稳地留在熟悉的岗位,却甘愿走进大山,脚踏黄土创造一方百姓福祉;他本已中年知天命,却勇担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为建设美丽乡村甩开膀子干劲冲天;“修通一条路,扮靓一片村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就是这样,他在驻村工作中经常挂着这样一句口头禅:要用最少的钱,帮村民办更多的事儿。他,就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葛家镇西窑村第一书记孙建国。
脚踏黄土,办实事得民心
始于初心,忠于奉献!
孙建国,他是一名已有2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一名退伍老兵,还是文登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劳务合作科科长,这几年,他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驻村第一书记!其实,早在2018年6月,他就是驻村葛家镇东宋格村的第一书记了。
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孙建国从没打过退堂鼓。从参加组织的培训学习到深入村子,他心里想的就是一件事,要多解决问题,要干出点实事来。在东宋格村驻村期间,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村民们更是喜上眉梢,纷纷称赞这个书记好,肯为老百姓办实事。就在他为改变东宋格村踌躇满志时,2019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葛家镇西窑村第一书记。听到消息,东宋格村村民们都舍不得孙书记走,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作为省级软弱涣散村的西窑村,似乎比东宋格村更需要孙建国这样实干的党员干部。
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没有让翘盼的西窑村人失望,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起早贪黑走访村民,多方收集意见建议,从彻底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相继完成村南河道治理、灌溉平塘修缮、生产路硬化等7项民生项目;开展债务追偿,为村里追回了拖欠已久的5万多元矿山承包款;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成功摘掉西窑村“省级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帮助村里争取到区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贫专项资金、单位帮扶资金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10余万元……村民们看着几十年都不见一丝起色的村子,如今在他们眼前天翻地覆,那一刻,村民们一颗颗朴素的心里都盈溢着感激,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位书记的心是和他们深深融在一起的。
头顶清风,强党性正根基
新使命催人奋进。
当一个省级软弱涣散村的第一书记,对孙建国来说,要想顺利开展各项村级党务,确实是一种不小的考验。但骨子里从不服输的他,又是一个总喜欢和自己较劲的人。
西窑村为什么成了一个“省级软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在哪里?两委工作有没有“一肩挑”……问题面前,孙建国又和自己较上劲了。
他从建制度加强管理入手,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日坐班、周例会、月总结”制度,在抓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每周一次召开村两委会议,调度点评班子成员分管工作进展,部署下步工作,增强责任意识。他从党员精神补钙抓起,邀请帮扶单位到村里讲党史党课,开展思想教育。每月10日召开主题党日活动,研究党务村务,对不能按要求参加会议的党员定期通报,用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推行“红色接力”行动,发动两委干部及党员带头加入西窑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增收探路,全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步步树立起党员的身份意识。精神之钙补足了,精气神儿自然就来了。全村党员每月都会拿出半天时间进行义务劳动,为全村服务,清扫村街、修缮村路、防火值班等等,村民们处处都能看到党员劳动中争先恐后的身影。这一道道忙碌的身影,和着美丽乡村七彩的梦想,在村民们眼中,都变成了未来的希望和幸福。
当驻村第一书记压力大不大,苦不苦,累不累,以他从不倒苦水的个性,肯定坦然一笑就算回答。
无问前程,横一心躬一事
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孙建国已俨然成了一个地道的“西窑村人儿”,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把自己的一颗心都栓在西窑村的发展上了,从点点滴滴中积累出一个村子的改变。在他眼里,自己干的都是繁繁琐琐微不足道的小事。
聘请乡村振兴首席专家,邀请农业农村局专家,来村指导开展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租赁闲置土地20亩;盘活闲置坑塘开展淡水鱼养殖;充分利用时代网络优势,开展大樱桃、苹果的网上直播销售;找人社局领导帮忙,让局里食堂采购村里滞销的苹果;联系区文联及书法协会8人到村为全村村民题写100多副春联;组织人员敲锣打鼓为村里烈军属贴对子、送慰问信……甚至,在他拔牙后,医生叮嘱要注意休息,他全当耳旁风,说这么点个小事没必要,带上口罩又出现在村里。可大家都知道,这一件件“小事”里,都浓缩着他为村民躬身亲为的身影与心血。
当组织部门问他,是准备回单位里工作还是继续干第一书记时,他脱口而出,还是当第一书记吧。他说,现在村里各项工作刚有点起色,我要尽全力去支持,坚持把好事实事办到底。我想利用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作为拉动村子经济发展的桥梁,鼓励村民进行合作社入股、土地入股。到那时,土地的钱,分红的钱,打工的钱,老百姓都能挣到。梧桐引凤凰,召引年轻人回来干事创业就不会再是梦。
他一说到未来,嘴角就止不住挂满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