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足迹》第三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播出,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在黄土高原梁家河村的曲折入党故事。一份不批就写两份,两份不批就写第三份,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赤子之心、百折不挠,这背后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回想我的入党故事,从懵懵懂懂到坚定目标,始于“一首歌”,成于“一份入党申请书”,忠于“一个信仰”。
年少时的“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爷爷教我的,朗朗上口的曲调、铿锵有力的歌词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共产党”。我的爷爷是一位老党员,作为六七十年代的村支书,他一心为民、克己奉公,为了村的发展,凡事总是冲在最前面,村里从最初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宽敞明亮的楼房,从逢雨便泥泞不堪的尘土路到水泥路……在爷爷任职期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有调往县城的机会,但他都毫不犹豫地推辞拒绝了。为此爷爷没少被家里人埋怨,但爷爷只是笑笑,说道,“县里的岗位我不一定合适,但村子里的事我来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这种扎根农村的坚守,可能就是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吧。爷爷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人后己”。年少时的我对共产党人燃起崇敬之情,在心里埋下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种子”。
大学时的“一份入党申请书”。学生时代,我学习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和忘我奉献的英雄人物,对共产党的情怀也不断增进。坚贞不屈的向警予、临危不惧的狼牙山五壮士是战火纷飞中挺立的英雄,“两弹元勋”邓稼先、“拼命的铁人”王进喜是建设年代里成长的模范,稻田的“守望者”袁隆平、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钟南山是改革时代涌现的先进典型。在许许多多党员先锋的引导下,怀着对党崇敬的心情,大学期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页的入党申请书反反复复写了好几遍,怕字迹不够工整,怕党组织无法感受到我的真诚。那一刻的激动,时至六年后的今天,依然历历在目。因为我知道,入党不仅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信仰。此后,想成为共产党员的那颗“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此时的“一面旗帜”。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威海文登这座小城,成为了一名机关党务工作者。在我的办公桌前有一面党旗,它时刻提醒着我要不忘来时初心,牢记当下使命。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我始终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学习过的文件一摞又一摞,撰写过的材料一份又一份,入党时的初心一遍又一遍得到重温。在组织“三会一课”、“4 n”主题党日、“党员双报到”、包村联户、志愿服务时,我们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工作“走在前、争一流”,曾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人社局优秀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作为人社的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在疫情指挥部、集中隔离点、交通卡口处、核酸检测点都有我们的身影,那一抹抹鲜艳的人社“党员红”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自此,共产党员的那颗“种子”在基层深深“扎根”。
一枚党徽别在胸前,熠熠闪光;一本党章记于心间,正己修身;一面党旗引领前行,永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