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等地高考语文卷以“学习今说”为题写议论文,发扬中华民族“学不可以已”、古为今用的优良传统。笔者曾品鉴诗、书、画世称“三绝”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三副励志对联,与今天的年轻干部一起分享。认真品读感悟其要义,从中淬炼品格、提升境界、汇聚力量,依然可以作为奋斗成长、为人处世、干事创业、励志前行的借鉴和“羽翼”。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品读诗人自画联,淬炼为学为人的品格之“翼”。才思敏捷、好学不倦又刚正不阿的郑板桥这副自画联是他的虚心和正直的自画像,咏竹赞梅,竹与梅的品行、品味、品格、品德跃然而出,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郑板桥虚心好学、从不自满、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像“有低头叶”的竹子那样不高傲,总是向他人虚心求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当年为官出淤泥而不染,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勉励自己,处处关心民众,决不逢迎拍马、决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和傲骨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在学习知识上,我们要学“竹”的虚心;在干事创业上,我们要专注专心、更上层楼;在为人处世上,我们要学“梅”不畏困难、傲视困难和一身铁骨的精神。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品读诗人书斋联,提升立德立行的境界之“翼”。郑板桥的书斋这副对联有座右铭一般的励志作用。诗人教育子弟,如长辈之爱抚儿孙,绝不哗众取宠,毫无矫揉造作,自然、亲切、真挚以育竹喻教、教育孩子,强调做人的品格。读“有用书”,启示干部坚持读书有利于成长,有利于工作,但是读书是必须要有选择性的,“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忘饮食”,读书要专注,要全神贯注、抓住要旨、细细琢磨;读书要讲效果,既要博览群书更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读书要有方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要追求“咬定青山”废寝忘食的读书方法、读书境界和读书功夫,要以竹的直而有节、中立不倚立德树人、早日成才,这是书斋联给我们干部的教益和启示。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品读诗人雕花楼联,汇聚求思求变的力量之“翼”。这是诗人郑板桥题江苏高港雕花楼的对联,我们从中感悟到“思”和“变”的力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疑处开始,通过“疑”达到“悟”,进而产生新的“疑”,再达到新的“悟”,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有所成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读书也好,实践也好,试验也好,调研也好,论证也好,我们要从疑问开始思考、着手求证、反复研究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才是科学、严谨、认真、求是的态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时代“赶考”路上,干部要“穷”追不舍、直达尽头、突破困窘、化解困惑、超越困厄,通过学习穷尽和穷究变化,这样才会如有神助、出神入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然,我们决不能局限于诗人郑板桥的妙联欣赏和借鉴,还应当认真品读中华诗词长河中璀璨的文化,从中广泛汲取营养,助干部“羽翼”丰满,扬干部励志之“帆”,从中淬炼心和魂的品格,提升知和行的境界,汇聚思和变的力量,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有助于青年干部的学习、修炼和实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