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事业需要不断进步的“学习型”人才。人才的产生固然依靠一定天赋,但更多需要后天的刻苦学习和努力积累。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证个人学习效果,就是要在“聚焦主业、守住初心、持之以恒”上下功夫,自觉念好“断、舍、离”三字诀。
“阻断”无用信息,聚焦主业精通学。“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这件事变得愈发简单也更加困难。我们平时可以通过抖音、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这无疑为学习提供了便利。但信息不等于知识,大量未经整理加工的信息潮水般地涌入大脑,给我们筛选、总结和学习有用知识带来了困扰、增添了难度。对党员干部而言,接收大量的无用信息并不能直接提升知识水平,而是要聚焦职能主业。虽然我们常说“业务工作分工不分家”,但并不完全代表每项业务之间都能一通百通。即使在一个单位内部的各个科室之间,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术业有专攻”的情况,而聚焦职责主业则是个人自学的基础。如果一名同志对应知应会的各项业务知识还不能了然于胸,那么他个人自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恶补业务知识,偿还“历史欠账”。《论语》中说:“有余力,则学文”,同理,在成为自身业务领域行家里手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多去学习其他业务知识,以及感兴趣的其他领域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练就“通才”。
“舍弃”利己思想,守住初心自主学。“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同志就是一位坚守学习初心的榜样。他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即使后来远渡重洋,在面对异国他乡的种种困难时也从未改变。回国后,他尽其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学习中,部分同志习惯于讲条件、讲好处,比较而言,恰恰是一种丧失学习初心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利己思想在背后作祟。党员干部坚守学习初心,应自觉舍弃利己思想,更多地追求“利他”境界。服务群众的能力强不强、发展事业的水平高不高、完成工作的效果好不好,是检验党员干部学习初心是否牢固的主要标尺。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认可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认识到学习的“利他”性,自觉对标对表,才能确保后续学习的强劲动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日前,海南省在“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中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就是从学习的“利他”属性对党员干部提出高层次要求,我们通过组织培训和个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目的是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而不能仅仅满足于造就一批“有知识”的人才队伍,“补短板、强弱项”是学习的初级手段,“守初心、干事业”才是学习的恒久追求。
“出离”舒适空间,持之以恒积累学。“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同蜡梅要在冰雪中绽放一样,个人蜕变提升的过程不可能是舒适的,通过个人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就必然要与不思进、不求变等固有习惯作斗争。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刚踏入组织部的大门时,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业务、新领域,我头一次有了“本领恐慌”。为了快速掌握政策、熟悉业务,我主动“出离”曾经准点下班的“舒服”日子,用办公室内的灯火通明和无数次的早出晚归取而代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时常感觉如坐针毡,一快到下班时间就忍不住地看向时钟,但是受到周围领导和同事的熏陶,我对自己发出“三问”:“今天的工作都做完了吗?明天的工作计划好了吗?政策法规都了然于胸了吗?”于是,我开始坚持把当天的工作做完做好,把计划在明天的工作今天先做一些,把在一些政策上还有疑惑的地方再向同事请教一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持之以恒的力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青春奋斗的乐章。当精神高度集中在工作当中以后,时间仿佛过得更快,现在回想起来,通过这3年多的日积月累,在公务员管理业务工作的范围内,我自身的“本领恐慌”程度逐年减弱,思考谋划工作更加主动,个人也变得更加自律、自信和成熟,学习对我来说早已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悄悄”融入在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