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景美丽,人民勤劳。家乡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补短板”“添血液”“增干劲”,同时要千方百计激发起各类现有人才的激情并充分发挥其特长,拓宽用好用活人才资源的途经,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竞展芳华,在平凡的岗位和行业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让“人才之花”扮靓家乡。
热爱家乡——文史人才挥笔,“油菜花”般迎风怒放。我的家乡西坪三面湘江环绕、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文风盛、学风好,翰林、进士众多,因此素有黔北“进士之乡”的美誉。这里始终不缺自发自愿的文史爱好者、慕名而来的热心专家学者。明朝进士云南陈弥高洪武年间来此著书讲学,1662年明末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启相来此开设书院传播文化;清初吏部“天官”李先立在笔锋山设“义仓”赈济灾民,1718年三十六村人公赠的“淳厚人家”碑至今犹存,成为清廉家风典范见证。充分凝聚好、利用好、养护好、管理好这些历史资源、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和情感资源,将现代文化融会贯通,有助于挖掘、传承和弘扬“进士文化”,树立起文化自信,助推经济建设,谱写发展新章。
建设家乡——乡土人才竞技,“茉莉花”般灿烂溢香。乡土人才和传统艺人最接地气、驻守家园、一片赤诚。为把自古风景秀丽的家乡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西坪现已修建了新卫生院、五星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幼儿园、丹妮教学楼、塑胶球场、烟叶站、易地搬迁安置点和凤凰大道,打造了多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核桃文化节、漂流、溶洞奇观、陈铁故居吸引了各地游客。我们要在特色、品牌和亮点上下足功夫,还要让掌握已越百年的古法造纸、竹编工艺、制香技术、手工米皮的乡土人才和文化传人重放异彩,在发挥乡土人才的“摆渡人”作用和农旅文有机结合、守住生态发展“两条底线”上做好功课,服务好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和返乡创业,劈波斩浪,奋楫摇桨。
支援家乡——热心人士搭桥,“金菊花”般热情流淌。西坪这块土地,如今已经修建了北山图书馆、平水里广场、北山书院,修复了抗日名将陈铁故居并正在申报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识之士、乡友乡贤当起了“酿酒人”“掌勺人”“代言人”,发起成立了教育文化促进会、平水里历史文化研究会、商会,集资200余万元助推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发展不能停步,今后让在外的上百热心乡友携手同行,让更多的热心乡友以及外来人士关注、了解、热爱和走进、帮助、支援西坪,联络好人脉资源、搭建好招商平台、开辟好融资之路、铺垫好营商环境,这就是聚沙成塔、众志成城、活力无限、蔚为壮观、激动人心的好举措、好办法、好景象。
服务家乡——党员干部带头,“腊梅花”般坚韧顽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是现有人才的“生力军”“主力军”“先遣军”和“排头兵”。产业正在兴起、变化日新月异的西坪2010年起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倾力打造“核桃之乡”,如今已经建成辣椒、大葱示范基地,“稻+鸭”成为西坪万亩坝区农业的一大特色。让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振兴产业、增比进位、创业创新的岗位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挥洒汗水、发挥才干、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提升政治站位、坚定信仰信念、发挥榜样作用、固守廉洁本色,要高标准、严要求、明责任、做示范、当先锋。家乡夯实用好用活人才的基础,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时代感要进一步增强。
科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要研究好、实施好、协调好、管理好和坚持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之花”开遍家乡,带领群众的浩荡建设大军建设家乡、装扮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