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
担当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品质,一种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广大年轻干部要能担当、敢担当、肯担当,用担当挑起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锤炼过硬本领,强化“能担当”的底气。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能不能担当”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试金石”,过硬本领是党员干部“能否担当”的强大底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想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就需要把学习当成永恒课题,运用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干部在线教育”等学习平台,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实践与理论结合学”等学习方式,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夯实理论基础。要充分发扬虚怀若谷、求知不倦的进取精神,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鲜活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才能在处理“急难险重”问题时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砥砺责任初心,锻造“敢担当”的勇气。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敢不敢担当,最能考验干部的党性。现实中,个别干部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左右推手打太极”,怕冒风险丢“位子”,怕担责任出“乱子”,遇到好事就“抢篮球”,遇到难事就“踢皮球”,遇到琐事就打“擦边球”,这些行为与党员干部的入党初衷背道而驰。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新时代年轻干部必须锻造敢于担当的勇气,遇到问题不能躲、遇到困难不退缩,在工作中敢破敢立、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切实实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谋利。
厚植为民情怀,培养“肯担当”的自觉。党员能不能担当强调的是能力,敢不敢担当强调的是勇气,肯不肯担当强调的则是态度。担当精神蕴含在“坚贞不屈,宁死不泄露党的任何机密”的革命者身上,展现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建设者身上,激扬于新时代1800多名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扶贫干部身上……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身份是为民服务的“代表证”,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证”,不能捂着乌纱帽做官,而是要拎着乌纱帽干事。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自觉将硬性的、被动的组织要求变为“肯为”“想为”“愿为”“乐为”的主观行动,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让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实干奉献中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