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锻炼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为着力打造一支活力充足、敢于担当、能为善为的后备军。近日,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各地也陆续召开年轻干部挂职动员会,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以挂职的形式走上新的岗位,接受锻炼和考验。
干部挂职不同于干部调任,涉及单位、人员多,覆盖面广,可以说是干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加强完善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位一体”的挂职干部管理机制,把好“三关”,提高挂职锻炼的实效和成果,使挂职锻炼“挂”出实效、炼出“真金”。
组织部门要把好“考核关”。挂职干部,不是断线风筝,管理考核要时时在线不下线,严在日常,重在实绩,防止“挂而不职”流于形式现象产生。组织部门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营造选人用人风清气正风向标,既把人选好,也要把人用好,更要考核好。组织协调成立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由组织部门选派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按照规定及时开展组织活动,掌握好干部近期动态。着重以实绩和贡献评价干部,采取走访接收单位领导干部和基层一线百姓群众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画好画准挂职干部全息像,为以后提拔晋升作为参考。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挂职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征求挂职干部挂职期满后自身意愿,在干部任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
派出单位要把好“统筹关”。解决好挂职干部后顾之忧,才能安心生活、尽心工作、舒心学习,促进素质、能力双提升。派出单位要支持开展挂职工作,克服“舍不得、离不开”的老旧思想,破除“挂出去,回不来”的错误认识,服从工作大局,统筹任务分工,避免挂职干部“两头跑”“两难顾”。要统筹安排,以不影响本单位正常工作,又能结合干部队伍建设,锻炼干部为原则,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适,择优推荐挂职干部,防止“派非所需”。要跟踪服务,解决部分干部由于到新环境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想法,工作生活中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与接收单位多走访、多联系,在把人派出去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把“线”拉起来,把沟通开展起来,把工作推动起来。
接收单位要把好“信任关”。进了单位门,就是一家人,对待挂职干部要像对自己干部一样,同管理、同要求,不搞特殊化。要配好“师傅”,选取经验丰富,善于沟通交流的同志担任挂职干部师傅,采取结对帮带形式,面对面指导、一对一传授,将老同志丰富的工作经验立体式地展示给挂职干部,增强目的性和针对性。要给好“位置”,充分信任挂职干部,不将挂职当下乡体验生活,根据特点、经历,大胆使用,安排最合适的岗位,接受锻炼,得到提升。压好“担子”,消除将挂职干部当作“座上宾”想法,真正把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挂职干部去完成,丰富干部经历结构,切实增强挂职干部应对复杂问题和处理矛盾纠纷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干部锻炼提升和经济发展促进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