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出生,对农村有一定的感情,所以我想借着驻村工作的机会,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之,老百姓怎么想的,我就怎么干……”2018年5月7日,来自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的彭文明在他36岁生日当天,背上行囊,告别妻儿父母,来到了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到村报到后,他便投入到村里工作中。通过近一个月挨家挨户走访,彭文明了解了村民的所思、所想、所需,为接下来驻村工作该怎么“干”奠定了坚实基础。
“咱村老百姓家里条件大多还可以,但村集体真的没钱,我们村干部也没什么好办法……”
村干部的无奈着实让彭文明着急起来。工作之余,他潜心钻研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经常与村“两委”班子探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式方法,频频深入村民家中交流并收集增加年收入的意见建议。通过一年多的调研、考察、研讨,最终,彭文明与村“两委”班子决定利用管家村大榛子种植的优势成立大榛子合作社,坚持“村社合一”工作思路,将村党支部、榛农形成优势互补、经济捆绑、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走一条“党支部+合作社”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我们通过党支部服务合作社、合作社服务榛农的经济发展模式,把小产业做成大产业,把小经济化为大经济,既能有效促进党组织与榛农间的互动,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避劳动力老龄化、集体与私有经济竞争等风险。同时,‘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还能为入社者提供一体化服务、科学化管理、正规化经营,使各经营环节产生的利润与榛农共享。”在彭文明真诚地宣传动员下,“党支部+合作社”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榛农的认可,由最初只有村集体的百亩榛子园和少许党员骨干支持,慢慢一传十、十传百,目前发展到135户入社,大榛子种植面积3000余亩、小榛子种植面积4000余亩。
2019年9月,草河街道管家村大榛子合作社成立大会成功召开了,合作社成立后,彭文明邀请了中科院专家专程来管家村面对面解答榛农的种植难题,还邀请了铁岭专家为榛农现场传授种植技术与技巧,进一步提升榛子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他还连续两年亲自带着大榛子样品参加沈阳农博会,进一步提升管家村大榛子的知名度、打通大榛子的市场销路。“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给我们吃了定心丸,项目有了,路子宽了,还有经验丰富的带头人,跟着支部和能人干,肯定有钱赚,我们彭书记这致富经念的好啊!”榛农们高兴地相互交流着。彭文明表示,管家村“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预计来年年初见成效,届时一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将改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也将为入社榛农带来更多收益,实现“跟着支部走,赚钱不是梦;跟着合作社,致富不用愁”的目标。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身体越来越健康才能享受这好日子呀……”
村民不经意的一句话,彭文明却记在了心里。今年9月,在他与同一单位其他两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共同争取下,省卫健中心带领沈阳市骨科医院等专家义诊团队,以草河街道卫生院为依托,对管家村、平安村、黄岭村患有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的患者进行了一场大型义诊。同时,第一书记们还从浙江泰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三个村争取到“健康扶贫”项目专项资金50万元,并争取到30个12天免费用药治疗的名额。在治疗周期的最后一天,彭文明来到草河街道卫生院,计划看看村民们这12天来的治疗效果,也计划着向专家团队了解村民整体的患病缘由、治疗情况及日常康复方案等,进一步明确今后在健康扶贫宣传以及提供精准健康扶贫服务的侧重点。但却没有想到,他一走进卫生院的大门,就被村民们紧紧围住了。管大爷一手拿着锦旗,一手拉着彭文明,激动地说:“你们第一书记为我们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没少操心,我们都很感动。我这胳膊和肩膀疼多少年了,抬都抬不起来,多亏这个健康扶贫项目呀,你看我现在又敢动又敢抬的,困扰我们这些人多年的疼痛,通过这些天的治疗都有明显好转,我们真想不出用什么方法感谢你们,所以大伙儿一起研究决定,给你们一人送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这面锦旗于我而言是对我驻村工作的信任与肯定,我来自卫生健康系统,让村民们越来越健康也是我来驻村工作的目标之一,现在正值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也想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守初心、办实事,进一步落实辽宁省‘健康扶贫’专项行动,为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健康保障,也不辜负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鼓励与期盼。”彭文明坚定地说。
在近一年半的驻村工作中,彭文明利用本职优势,积极与本单位沟通,定期在村开展“健康扶贫进基层”活动,亲自联系沈阳大医院解决了6户村民的看病就医难问题,还为管家村卫生所捐赠了一台彩超机,培训专人操作,为村民提供免费检查。他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让村民越来越健康的初心。
“我家条件不好,负担也重,家人供我读书有些力不从心,但我真的很想上学……”
村里留守儿童的一席话,让彭文明红了眼圈,思索了很久。他说:“这些孩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走出这个村,将来才能利用所学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家乡。他们虽被生活牵绊,但并没有放弃学习,我得想办法帮帮这些心存希望和梦想的孩子……”于是,为了实现村里留守儿童的上学梦,彭文明不仅自己每月拿出800元钱补贴4名留守儿童的生活费,还组建助学团队,动用社会力量,多次为村里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留守儿童捐资助学。通过他的沟通联系,辽宁星光爱心助学团队9月份来到了管家村,为贫困留守儿童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爱心团队经综合考量,还对村里两名成绩优异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每年4000元的资金捐助直至他们大学毕业。
接受捐助的小辰流下了喜悦的泪水,他的爷爷哽咽着说道:“我们年龄大了,挣不着什么钱来供孩子上学,可偏偏孩子学习成绩好,我们又不忍心不让他读书,彭书记的帮忙真是解决了我家的一大难题呀,有这么多好人供我孙子上学,孩子终于可以安心读书啦……”
彭文明还与沈阳农业大学沟通,邀请大学生支农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寒暑假时间为村里20余名留守儿童开办“补习班”,既进行课业专题辅导,又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树立远大目标和志向。为了拓展青少年的眼界,2019年9月刚开学,彭文明还与其爱心团队精心准备了500册文学类课外读物捐赠给草河街道中心小学。彭文明感慨道:“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但我还是一名父亲,我深知学习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树立目标,将来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也能利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
“我们管家五组路不通呀,村民出去进来都打怵,上次有家老人病了,救护车都进不来……”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村里道路不畅通,不仅耽误村民的商机,也为老百姓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而修路架桥一直是村里工作的一大难题。在年初的一次座谈会上,管家五组村民代表提出西沟没桥,小河冬季结冰,夏季涨水,由于道路不畅通,村民出行和生产都得绕远,十分不便。这个问题引起了彭文明的注意。会后,彭文明立即来到管家五组查探西沟具体情况,请示相关部门多次考证修路架桥的可能性,寻找专业队伍多次现场勘察,但到了最后,村里没钱成了问题的关键。彭文明并没有因此退缩,毫不犹豫的拿出了他一年的驻村补贴三万余元,建了西沟漫水桥,自掏腰包解决了3个村民组120多户600多人的出行难题,了却了困扰老百姓多年的这块“心病”。看着漫水桥一天一天的成形,村民们乐开了花,漫水桥也逐渐变成了连心桥,拉近了党组织与村民间的距离。
彭文明说:“村里很早就想修路架桥,但却因为钱难住了,既然万事都已具备,村民们也有很强烈的修桥的想法,想干就得努力实现,我拿出点钱换来了老百姓生活、出行的便利,我看着高兴,这钱花的值……”
帮着受雹灾的果农卖苹果、自费帮着五保户修门窗、连续两年自费3000余元购买慰问品走访10余户困难党员等等,这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彭文明以“干”字精神为指引,做的好事、实事数不尽、说不完。驻村工作是艰苦的,彭文明离开小家为大家,这一年多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但他从未计较、从未抱怨,只因他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彭文明说:“习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我来说,管家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所产生的想法,就是我驻村工作努力的方向。希望在我驻村工作这几年,能尽我所能帮助村民们实现他们想要的生活,进一步践行好我驻村工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