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去办理养老保险查询事项时,碰到两位老人去办理一年一度的养老保险认证,原本每年本人拿身份证、养老保险证就能认证,今年却变成了上级要求下载一个手机app软件自己在家操作人脸识别认证。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好,始终耐心微笑,给两位老人发了二维码。两位老人拿着二维码出门,不知所措地说:“不会用智能手机啊!”“本以为孩子们都挺忙,自己过来验证就行了,还得让孩子帮忙。”这边工作人员一肚子委屈:“不是我刁难老人,上级有要求,如果今年认证后老人死亡又不告知社保机构,属于冒领养老金,经办人也得受处分。而且,上级有任务,养老保险认证软件下载数量必须达到1000个,否则排名倒数的会通报。”
我们理解老人的难处,也不应苛责办事人员。站在当事人的角度,都有苦衷。一项政策的出台,本意是为了规范办事程序、便民利民,到了基层却“念歪了经”,“便民”成“绊民”。这既背离政策制定的初衷,也和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相去甚远。笔者身处基层,常常听到同事们“吐槽”有的部门和单位层层下任务,要求强行关注下载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软件,每天上班需要打开各类app和公众号,发朋友圈、点赞并截屏反馈,不堪其扰。
优化政务服务,发挥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作用,是大势所趋,也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道课题。一方面职能部门应转变思维,扭转“唯数量论英雄”的考核观,在推行政务新媒体的过程中立足实际、详细论证,及时修正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内容,提高便捷性、专业性,以其便民利民的特性吸引群众下载关注,真正让科技改变生活、让群众受益。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应警惕新的形式主义滋生蔓延,抓好监督落实,畅通建言投诉渠道,对强制关注下载、以数量排名论工作成效的做法及时喊停,给予纠正整治。反对形式主义、让工作落到实处不是一句口号,基层工作本已千头万绪,摊派下载任务更是为基层增加负担,羁绊群众办事,损害政府形象。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最新《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发布,这是首次将政务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期待政务新媒体能真正发挥作用,服务于民。